父母较期待的莫过于孩子早点成人。但自闭症和智障孩子的父母却怕孩子成年。因为,看护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做父母的百年之后,这些孩子该怎么办?这是我们较不愿想、不敢想又不得不想的问题。我们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容身之地、庇护之所,而这,靠我们个体家庭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近日,40多名家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集体写信,向政府部门呼吁设立适合大龄自闭症、智障者的庇护机构。
一关就是6年,柯先生一家四口,儿女双全。本应很幸福,却因儿子患有自闭症,让他心如槁木。
“看同事的孩子今年在准备高考,我只能羡慕人家。”柯先生说,儿子今年18岁了,两岁时被查出患有自闭症,在市残联康复中心康复培训至14岁,之后一直呆在家里,至今已6年,因为没地方去。
虽然已经成年,柯先生的儿子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经过康复中心千百次的训练,他现在会吃饭、洗脸、上厕所,不过也很勉强。每天起床后,他用毛巾沾水在脸上抹一下,就算洗完了。吃饭时,会吃得满桌都是饭粒。
由于不懂调节热水器,至今,他还不会洗澡,日子过得也很单调,每天大部分时间在看电视,有时在自己房间对着墙壁发呆,有时会说些什么,但“头尾搭不上”,偶尔还会伤害自己,用头撞墙。
“小时候还能把他锁在家里,现在要保证家里24小时有人。我爱人想买菜,都要等我或女儿回家了再出门。不然,他会把家里的东西一件件扔出窗外。”柯先生说,他们夫妇原本都在待遇丰厚的外企工作。但为了儿子,他妻子16年前辞去工作,成了全职妈妈。柯先生的工作也没坚持多久,因为做销售经常要出差,顾不了家。现在,他靠打工赚钱,每月收入不到3000元,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家里有个这样的孩子,有苦只能往肚子里咽,过一天算一天。”10多年来,柯先生夫妇都在忧虑:儿子将来怎么办?
柯先生说,当初想着有了女儿,一家人状态就没那么差,但现在反而觉得害了女儿。因为女儿大了,照顾他们夫妇就很累了,难道女儿老了,也要照顾自闭症哥哥?
【家长忧虑】,“不可能也不允许用铁链拴住他们”
在厦门,并不止柯先生有这样的焦虑。苏女士已经40多岁了,是双职工家庭。今年,她的自闭症儿子即将从市特校毕业,也没处去,只能回家。以前,她的父母还可以帮着照看孩子,但如今,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自己也已年迈体弱,需要他们照顾,未来一家人生活该如何安排,让她特别焦虑。
日前,和他们有同样遭遇的40多位家长集体致信政府部门,呼吁设立适合大龄自闭症、智障孩子的庇护机构。这40多个有自闭症、智障孩子的家庭,绝大部分在岛内,这些孩子多数是90后,有的即将从市康复中心、市特校毕业,而有的一直被关在家里。
“我们的看护压力来自于缺少人力。”家长们在信中说,“我们45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多数必须上班养家糊口;我们的孩子已近20岁,看护他们的祖父母们也都进入古稀之年,已无法再承受担这重任;这类孩子不如正常人可爱,多数还有许多古怪行为,很难请到愿意看护他们的保姆,我们上班时不可能也不允许用铁链拴住他们。”
“如何安顿他们,令我们每个家庭都几近崩溃。许多家庭由此破裂,或出现经济困难、失业、贫困、遗弃等社会问题。”家长们很无奈。
【家长建议】建庇护机构,家长分担部分管理费
“有一个让我们安心寄托孩子的地方,成为我们迫切的共同需要。”这些家长们说。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建立一些智障人群就业培训机构,但门槛的设置使这部分孩子中的多数没有条件进入。比如福乐家园,入园条件要求轻度(四级以下)智障、能自行来往。而这些家长的孩子大多智力残疾三级以上,出门都得陪护;福乐家园重在职业培训援助,而这些孩子更需要的是庇护、托养。
家长们呼吁政府牵头设立适合大龄自闭症孩子的庇护机构(庇护工场、工疗机构),他们愿意承担部分管理费用。从近期目标来看,可解决家长上班期间的看护培训问题;从长远目标来看,可解决这个特殊群体今后的生存和社会问题。
家长们建议,机构功能定位为“教育培训+力所能及的劳动+看护”,为大龄自闭、智障孩子提供一个的去处,让孩子离开学校后有再教育的机会。同时,为那些无法自理的孩子给予一些必要的看护,解决在职父母家庭的实际困难。他们说,位于市残联二、三、四楼特需儿童训练中心计划搬迁,空出的场所就可以作为大龄的中重度自闭及智障孩子的庇护工场。
【部门回应】政府应予重视,成立专门照料托养中心
家长们的想法可行吗?接到记者电话,市残联理事长曾毓琦深深地叹了口气。她也替这部分家长着急。“我觉得这件事应该做!”她说,确实应该有一个机构来照料这部分群体,减轻这些家庭的负担。
曾毓琦说,把机构设在福乐家园不适合,因为有些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孩子有暴力倾向;设在市残联大楼也不适合,因为那里属于办公机构,也没有户外场地。
脑瘫</a>家长联名写信呼吁政府建立庇护机构"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509/20150912110404644.jpg" />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我市关于自闭症、智障患儿的发病,统计数据多样。曾毓琦说,其实还有些家长一直把孩子关在家里,未纳入统计。
据了解,深圳的做法是把这部分人安置在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曾毓琦认为,我市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还在建设中,投用还要等一段时间。较好的办法是专门成立一个照料托养中心,但这需要场地、人员、资金,所以需要政府引起重视,多个部门配合。
【他山之石】日本“榉之乡”:家长组建政府投资
“榉之乡”是日本第二个成立的专门服务于成年自闭症人员的机构,招收对象的年龄为18岁以上,已成立近30年,有100多名重度自闭症的成年人在那里生活与工作,年龄较大的50多岁。
他们曾经是家庭和社会的严重问题,因为在进机构之前,社会上哪儿都不收留。“无论症状多么严重的自闭症人,都是能够劳动就业的。”这是“榉之乡”创办之初的坚定信念。
“榉之乡”的设施包括:初雁之家,负责基本工作训练,包括4个作业室;制作所,包括钉制木质包装箱底托和废旧物体分解两项作业;多机能型设施,负责贩卖面包、设施清扫等等;组合家庭,负责下工后的生活起居照料;发达障碍者支援中心,负责接待来访、委托事业及启发与研修。
“初雁之家”成立五六年时,这些成年自闭症人的情绪才开始稳定。那时,工作人员带领自闭症青年到外边去找活儿干,在到过的许多地方或企业中,有一个做集装箱木托的企业,有些孩子在那儿一试,居然做得不错。这让工作人员萌生了想法:办一个这样的工厂,让自闭症青年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而今,由于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工厂的销路十分稳定,这些自闭症人员的身体、生活和精神也保持稳定。
2009年,在“初雁之家”有47名成年自闭症人士,为重度,其中男40人,女7人,较大的47岁,较年轻的20岁。这里因是初步训练,所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25年中也有28人从这里“毕业”,从事更为复杂的工作(大部分仍在“榉之乡”中,只是工作升了级,薪酬也拿得多一些)。只有5人一直留在这里,没有升级,也没有再回到家里。
据了解,日本政府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鼓励这类福利机构的建设,至2009年,较大规模的同类机构有64所。“榉之乡”其实是由21位家长组建的,后又有70多位家长加盟。其建设之初的总投入,政府无偿提供资金占四分之三。近年来,日本成年自闭症托养向社区化和小型化发展,主要依靠民间集资,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已经减少。
上一篇:挖掘自闭症儿童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