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江西东林寺慈善护生会派遣,《慈护》杂志执行主编邢汶带前往河南郑州、周口、驻马店、平顶山等地进行调研、走访,针对特困人群、艾滋病患者、癌症患者进行适时救助。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救助的自闭女孩小杏花引起《慈护》杂志关注。
近日,小编跟随《慈护》杂志执行主编邢汶前往郑州郊区走访小杏花家庭。热心的邻居告诉我们,杏花的父母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爸爸叫张松赤,今年49岁,有智力问题,不善交流,对家里鲜少关心,大部分时间在外流浪,一个月在家不过三四天。妈妈刘西萍今年41岁,患有精神病并伴随严重的癫痫,面容姣好,几年前面部因一次大火被大面积烧伤,鼻子、眼睛只剩一边,面目全非,心理遭受巨大打击,从此精神更加恍惚,生活无法自理,平日就在垃圾里捡东西吃。
在这样的家庭中,小杏花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怀,患上了多动自闭症。经常光着脚丫在街上乱跑,行为怪异,看见生人又打又骂,是邻居眼中的“坏孩子”。父亲为了防止杏花惹麻烦,用绳索把她拴在身上,小杏花就这样在哭喊和挣扎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2013年8月,他们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网友的热烈关注。经过好心人的帮助,小杏花被接到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接受了一年的康复训练。
见到小杏花时,她恢复的不错,穿着一条花裙子,身上干干净净的,不时冲我们咯咯地笑,乌黑的眼睛眯成一道月牙,不再是去年那个朝人吐口水的脏娃娃。是康达的康复救助改变了小杏花一生的命运。
救助真的结束了吗?慈护团陷入了深思……这个孩子的妈妈,也就是这个刘西萍,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对社会救助行动充满了感恩,充满了无尽的赞美之情。然而,慈护关注的是聚光灯背后的,那些不为人注意的、没有被光明照耀到的角落。尽管这个事情不是慈护团来河南的初衷,他们佛教徒也不具备参与救助的定向资金。但慈护团心存善念又如何能够袖手旁观呢?慈护团自己的良知、佛陀的教诲,也不允许他们与众生的苦难擦身而过。
我们悄然来到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王庄村,深入村民家里,了解详情。在社会大众洋溢着巨大的热情对杏花进行救助之后,慈护团希望悄无声息地随喜这个功德,帮助到这位精神病母亲。
在郑州郊区,当我们一路沿途寻访到刘西萍的家,走进这个破烂不堪的院落里时,只能用“可怕”来形容内心的感受。正午的阳光十分炙热,院子里充满光明,将这个长着荒草的院子照耀得十分诡异。在窗台上放着一个污秽不堪的老式收音机,豫剧声音很大,唱的是传统剧目《对花枪》,只有杏花的奶奶在听戏曲。
一间没有窗户的小屋子,里面十分阴暗。没有床铺,地上堆满了饭馆扔掉的剩饭剩菜,苍蝇盘旋其上,当《慈护》杂志执行主编邢汶走近的时候,这些苍蝇根本不怕人,在他的头顶上盘旋。大部分饭菜都已经腐烂了,屋子里充满了令人作呕的腐败气息。小杏花妈妈刘西萍盘腿坐在一堆烂棉絮上,正在孜孜不倦地低着头,穿针引线,编织着毛衣。
邢汶在刘西萍身边蹲坐了好一会儿,刘西萍才侧着身子,抬头看了他一眼,充满了笑意。尽管刘西萍的脸被火烧得十分恐怖狰狞,但还是能够感觉到她的害羞、善意和好奇。她突然说了一句:“你帮我穿这个针,我穿不过去。”邢汶接过她的那根毛衣针,和一堆乱七八糟的毛线,仔细看了一下,根本不知道怎么穿,而且,毫无疑问,也穿不了的,那些毛线都已经腐烂了。
她盯着邢汶,恳求地说:“你帮我穿过去,你帮我穿过去,我好给妮打毛衣,天冷,我要给妮打毛衣”。
小编问刘西萍:“你家妮多大了?”她把那团毛线举了一下,做了个手势,说:“俺妮三岁了,这么高。”在那一刻,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了。在她永远沉沦于无尽黑暗的精神里,自己的孩子永远定格为三岁,永远定格为大火之前的美好记忆。她生命的希望,的功能,就是要把大火之前的毛衣打完。当她残余的身体感受到秋天的凉意时,她就会想起自己的孩子。然而,她不能记得,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到六岁了。
这个在精神黑暗中失去光明的女人,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爱足以感天动地,足以敬颂苍穹。
经过邻里走访,而后与村委讨论之后,我们一致认为,将刘西萍全家送到福利院去照管,是较恰当的方式。因为她自己没有能力做饭,她丈夫也到处流浪,如果捐钱,她丈夫会迅速将钱花光。
但是,从事实上说,刘西萍确实属于福利院应该收留的对象。但从法律上说,福利院收留刘西萍,于法无据。因为福利院收留的是民政局认定的孤儿和孤寡老人,精神病人不在福利院收留范围之内,福利院由财政拨款,资金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政策上存在这个障碍。
我们通过与二七区中心福利院沟通之后,他们经过反复研究,表示,如果上级民政局同意,给下一个文件,他们愿意配合慈护的工作,收留刘西萍,并且安排门卫特别留意不要让刘西萍再跑出去流浪。
而后,邢汶以《慈护》杂志执行主编的名义,给郑州市民政局写了一份“人民来信”。分别到郑州市民政局和二七区民政局找领导去递交。当他们问邢汶:“你是家属吗?”邢汶说不是。他们又问:“你是利害关系人吗?”邢汶说也不是。他们疑惑地说:“那你是什么意思呢?”
邢汶只回答了一句:“我是个佛教徒。”
民政工作人员立刻就明白了,不再发问,他们点点头,把邢汶的报告收下,很客气地告诉邢汶,一定会将报告尽快呈交领导。当邢汶深深鞠躬的时候,他们都站起来回礼。那一刻,让我感到作为一个佛弟子的坦坦荡荡和无上光荣。
在这封“人民来信”中,邢汶这样写道:“感恩郑州市民政部门的领导,您的善念功德,就是我们心目里的在世菩萨。在人情冷漠的西方,一个悲惨无助的生命走投无路的时候,或许只能无奈地等死;但在善良仁爱的郑州,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您们给予小杏花、刘西萍母女光明温暖的安置之后,我们的佛教徒必会纷纷感叹,‘郑州真正是一座温暖之城,爱心之城,良善之城’。”
过了大概四天时间,在沈丘县癌症村走访的时候,郑州市二七区民政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电话通知邢汶,领导已经在这封人民来信上给了批示,要求“妥善处理,及时反馈。”他们会召集福利院、财政、民政三个方面的负责人开个碰头会,尽快拿出一个稳妥的解决措施,一定解决问题。在慈护团结束河南之行的时候,王庄村的村委会计通电话,说民政局的批示已经下达到村里,但刘西萍又跑出去流浪了,他们正在组织人手寻找,一旦找到,送到福利院,会一时间电话通知。
10月13日,《慈护》杂志执行主编邢汶与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负责人取得了联系,正设法对小杏花进行帮扶。小杏花目前还没有户口,办理户口需要与父母做亲子鉴定,2000多元的鉴定费哪里出?没有户口,进入小学上学是个难题;由于她的父母没有监护能力,小杏花还暂居在康达一位老师家中。小杏花未来之路何去何从?在这次救助活动中,慈护志工团并没有耗费资金,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推波助澜”的事情,起了“劝请功德”的作用。他们通过赞美、勉励、感恩的心,以及一封恳请的书信,为郑州市民政局铺设了广施功德的道路,也将为一个困境的母亲寻觅了一处安身之所。
(实习编辑:潘炽彬)
下一篇:儿童自闭症疾病的表现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