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会带给孩子很多的痛苦,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疾病在治疗的时候容易走到误区当中,我们需要将该病的治疗误区了解清楚才可以,到底小儿脑瘫在治疗的时候存在有哪些误区呢,让我们往下看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
小儿脑瘫的治疗误区:
误区一: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
误区二: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误区三:家长发现小儿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而贻误了就诊时机。
误区四:不正常用力,也就是用反劲。即该用劲的地方用不上劲,不该用劲的地方乱用劲。这是由于中枢神经传导失控,神经传出或传入与肢体肌肉的运动不协调,才产生不正常用力。剪刀步、足下垂,是小儿脑瘫常见的两个临床体征。造成这两个体征的原因是:1、原始反射未消失,正常反射未建立;2、不正常用力引起;3、由挛缩引起。患儿在用力或运动时出现剪刀步、足下垂是由不正常用力所致,在训练中用手法一般能矫治。患儿在放松或运动状态下出现剪刀步、足下垂,而被动运动时这种症状就会消失,这是原始反射没有消失引起。
误区五:异常姿势,不正常用力越严重,异常姿势越明显病情就越重。不正常用力和姿势异常成正比。脑瘫治疗机构上海天坛普华医院认为这两个问题能够缓解,临床上就出现疗效,这两个问题能够解除,脑瘫就能康复。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恢复四个力。即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痉挛型脑瘫(约占脑瘫患者总数的60%)主要是平衡能力差;手足徐动型脑瘫和混合型脑瘫(占脑瘫患者总数20%)主要是控制能力较差;共济失调型脑瘫(占脑瘫患者总数的10%)主要是协调能力差。
误区六: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较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
小儿脑瘫的护理办法:
1、活动瘫痪肢体:可防小儿脑瘫患者的肢体挛缩、畸形,包括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及坐起、站立、步行锻炼,这是小儿脑瘫的护理方法。
2、注意对患者的保暖,衣服应柔软舒适。餐具、奶具定期煮沸消毒。这就属于小儿脑瘫的护理方法。
3、小儿脑瘫的护理还有保持房间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晨间护理细心。
4、营养合理: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母乳不足,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幼儿补充各种辅食,包括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蛋白质。这也是小儿脑瘫的护理措施之一。
5、预防并发症, 因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小儿脑瘫患者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了小儿脑瘫在治疗时的相关误区有哪些了,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去认识小儿脑瘫这种疾病,一旦察觉到了该病的症状是必须要进行治疗了,而且还要多去做一些相关的预防,要让孩子可以健康的出生。
下一篇:别把过敏性鼻炎误当感冒